中國周刊

界首彩陶綻放非遺新芳華

2023-05-16 9:59:09 作者:王雪銘

盧群山彩陶工作室-馬標-13909679766.jpg


盧群山,國家級首批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高級工藝美術師,一級(高級)技師,中國陶瓷藝術大師,安徽省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傳承人,民間工藝大師、民間文化杰出傳承人,現(xiàn)任安徽省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有限公司董事長、安徽省界首市盧氏刻花彩陶研制傳習所藝術總監(jiān)。



界首位于豫皖交界處,淮河的重要支流潁河穿境而過。歷經河水沖刷而沉積下來的黃膠泥土具有堅韌的彈性和可塑性,便于塑造千變萬化的形態(tài),而且燒制出的陶器胎質細膩,胎體厚重。這里的人們憑著自己的生活智慧和靈巧的雙手,孕育出了歷經千年而經久不衰的我國傳統(tǒng)民間藝術瑰寶——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器型古樸厚重,刻畫簡潔生動,釉色流光溢彩,藝術實用兼?zhèn)?,有“東方之秀”的美稱。作為扎根安徽民間的古老而淳樸的傳統(tǒng)民間藝術,不僅是當?shù)仫L土人情的真實寫照和縮影,更是當?shù)厝藗兩钪腔鄣慕Y晶和升華,具有獨樹一幟的、濃郁的地域特色和鄉(xiāng)土氣息。


因其獨一無二的傳統(tǒng)制陶技藝,經國務院批準,界首彩陶于2006年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界首彩陶以其獨特的魅力脫穎而出,綻放在這片豐饒的土地之上,成為當?shù)貭N爛奪目的 “文化名片”。


界首彩陶,又稱三彩刻花陶,是中原與江淮地區(qū)陶文化的典型代表,更是我國陶瓷百花園里的一朵奇葩,歷史悠久、工藝獨特,至今仍保存著較為完善和系統(tǒng)的民間陶器制作工藝技術。


“界首陶器有著悠久的歷史,早在隋唐時代就有‘陶器之鄉(xiāng)’的稱號?!卑不帐n案館館藏檔案《界首縣陶器廠十年來的發(fā)展和變化》(1949-1959)中這樣記載。界首彩陶工藝傳承于唐宋時期的民窯,綿延流傳于宋、元、明、清、民國時期,經過近千年的發(fā)展,界首三彩刻花陶已逐漸演變?yōu)榻裉斓娜士坍嬏?。其承接唐三彩風格,根植于淳樸的鄉(xiāng)村民風之中,不僅汲取了當?shù)貍鹘y(tǒng)民間剪紙、木版年畫、戲劇等藝術精髓,更繼續(xù)秉承著地方民間傳統(tǒng)制陶技藝,藝人們信手刻畫,毫無雕琢之匠氣,在制陶技藝中自成流派。


微信圖片_20230419202715.jpg


盧群山帶領弟子(左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劉昱辰,右安徽省工藝美術大師高景飛)現(xiàn)場演示。



到了清末時期,界首田營附近的13個村子都生產彩陶,形成了有名的田營“十三窯”。這些村子的村民大都以制陶為生,并且村子均以陶窯為名,即:盧窯、魏窯、后魏窯、計窯、前計窯、朱窯、尹窯、高窯、盆張窯、田窯、沈張窯、韓窯、王窯。在幾百年的時間里,制陶業(yè)成為當?shù)胤浅V匾闹еa業(yè),一些日常實用器具除了供給當?shù)厝耸褂?,大量的界首彩陶通過水運銷往全國各地,裝飾精美的陶器一度被作為奢侈品。當今,界首彩陶以其古樸精美的造型及釉色而極具藝術觀賞和收藏價值,被作為饋贈珍品,暢銷海內外。


界首彩陶的制作采用手工拉坯、模印、刻劃、剔花和彩飾等藝術技巧,通過民間藝人隨心所欲、簡練遒勁的筆觸,呈現(xiàn)出生動傳神的畫面。在胎面的制作上,界首彩陶飾以兩層化妝土,在刻畫過程中表現(xiàn)出赭、黃或赭、白兩種基本對比色;著色劑用料除了以銅、鐵為主料外,還加入了石英粉,使其在燒制過程中與化妝粉土發(fā)生反應而產生彩陶的主體釉色絳紅色,從而與白色化妝土對比形成了“紅地白花”的獨特風格。


在刻畫題材上,除以生活中的花、鳥、魚、蟲為創(chuàng)作對象外,還著重吸取了傳統(tǒng)戲曲中的藝術元素,以一幕幕場景的形式加以表現(xiàn),盧山義的“刀馬人”系列就是其代表。在燒制方面,界首彩陶制作先除潮,然后素燒,溫度一般在攝氏700至800度,成品為磚紅色的刻畫陶,素燒后可以釉燒,即涂以含鉛、二氧化硅、粉土的釉料后放入陶制的匣缽內,逐漸加大溫度,達到攝氏1000至1050度,燒兩天兩夜,成品為紅底白花的界首彩陶。


界首彩陶在造型上,借鑒了青銅器、瓷器的諸多特點,更顯古樸,而且多以圓形為主。界首彩陶文化與這里的民間風俗相融合,“陶”有“掏”之諧音,“圓”有“團團圓圓”之寓意,二者結合,即為掏個團團圓圓?;春又杏我粠г⑿屑奕⒅畷r女方必陪嫁一件三彩陶壇的習俗,圓形的陶壇上刻有牡丹、梅花喜鵲、蓮花鯉魚等內容,這些民間傳統(tǒng)喜聞樂見的題材,體現(xiàn)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祝福和向往。


微信圖片_20230419202902.jpg

盧群山通過彩陶藝術學?;蚺嘤柊嗟刃问较驅W員們傳授傳統(tǒng)技藝



彩陶制作技藝在早期是不傳外姓的,制作彩陶時,不準外姓人觀看。如果家族子弟想學習的話,也只讓他們自己觀看制作過程,然后自己去做,全靠自己摸索,做不好還要挨打。當制作出來的彩陶有七成相似,證明自己有一定“天分”后,祖輩才開始給予指點。據(jù)說,學成這項技藝,最少也需要三年。


2007年,界首市的王京勝、盧群山被列入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226名代表性傳承人名單。隨后,界首彩陶老藝人的心態(tài)也發(fā)生了很大變化,改變了以前“只傳內,不傳外”的傳統(tǒng)觀念。


但界首彩陶制作工藝復雜、人手少,生產速度非常慢,產品燒制的成功率只有50%左右,給市場化運作帶來很大困難。為解決傳承發(fā)展中的難題,界首對彩陶老藝人及傳承人實行政府津貼和醫(yī)保體制,建立繼承人選定制度,篩選出一批有一定美術功底、又有志于彩陶事業(yè)的年輕人,通過彩陶藝術學?;蚺嘤柊嗟刃问?,組織老藝人“以師帶徒”,讓他們早日掌握這門傳統(tǒng)技藝。


盧莉華是界首彩陶的代表人物盧山義的小女兒,也是國家級非遺——界首彩陶的傳承人。7歲就開始學習繪畫和刻畫技藝的她,對父親獨創(chuàng)的“刀馬人”幾乎可以達到以假亂真的地步。盧莉華介紹,界首彩陶工藝綿延了1000多年,釉色繼承唐三彩,器型古樸厚重,刻畫簡潔生動,制作工藝復雜,歷經練泥、拉坯、修坯、飾化妝土、刻花、剔花、晾曬、素燒、飾釉、釉燒等十多道程序后才能成品。


說起和界首彩陶的淵源,盧莉華表示,自己祖上就是以手工藝為生的手藝人,父親盧山義為當?shù)赜忻膽騽】坍嬅?。其父親盧山義受祖父的藝術感染和熏陶,從小就喜歡上民間酒壇、花瓶、臉盆上繪制的鳥語花香,而且在祖父的支持和教授下走上從藝之路。十五歲那年祖父的去世使父親盧山義承擔起養(yǎng)家糊口的重擔,并使得其技藝很快成熟起來。后來父親根據(jù)京劇臉譜形象創(chuàng)作出的 “刀馬人”成了盧山義自己獨特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被藝術家們評譽為:“有形不至而藝至之妙趣”的東方之秀。


微信圖片_20230419175351.jpg

國家級非遺“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傳承人盧群山(中)介紹燒制的彩陶新作品。



憑著對彩陶藝術的無比熱愛和執(zhí)著,盧莉華不斷創(chuàng)新,燒制的界首彩陶作品繼承了傳統(tǒng)的三彩刻畫陶瓷工藝,在造型、制坯、設色、配料、上釉、燒制等方面,都有獨到之處。三彩畫面注重刻畫故事情節(jié)和人物個性,力求生動形象,如戲劇中的刀,遒勁鋒利;馬,富有神韻;人,目光炯炯。 “刀、馬、人”三位一體,有機組合,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把“刀馬人”繪制在花瓶、壇、罐上,再配以界首特有的三彩釉紅、白、綠,燒制成的“刀馬人”工藝品,色彩古樸典雅,造型飽滿厚實,具有很強的藝術性和觀賞性。其刀馬人三彩刻花陶作品曾多次榮獲各類博覽會的金獎。


界首彩陶扎根于淳樸的鄉(xiāng)村民風之中,融匯了不同地域、不同工藝門類的藝術風格,雖歷經千年,仍以其獨特的造型藝術和裝飾藝術,保持著古老淳樸的風韻,更形成了“器型古樸厚重,刻花簡潔生動,釉色流光溢彩,藝術實用兼?zhèn)洹钡乃囆g特征,形象地反映了我國民間藝術崇尚自然、追求和諧的審美趨向。


近年來,界首市強化對彩陶的發(fā)展、保護和宣傳,加大了對彩陶非遺項目的生產性保護力度和對彩陶文化產業(yè)資金的扶持力度。目前,界首彩陶傳承人隊伍不斷壯大,彩陶產品不斷創(chuàng)新,彩陶技藝不斷提升,對外交流活動不斷拓展,為重現(xiàn)非遺精彩提供了更廣闊的平臺。時代的車輪滾滾向前,界首彩陶也不斷在創(chuàng)新中發(fā)展。如今,界首彩陶這一古老工藝迎來了前所未有的發(fā)展機遇,正在從薪火相傳走向發(fā)揚光大。


據(jù)悉,“界首彩陶”已成功申報國家地理標志商標,界首市依托田營“十三窯”的制陶歷史,著力打造集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發(fā)掘、創(chuàng)新于一體的彩陶特色小鎮(zhèn)。彩陶小鎮(zhèn)的誕生,不僅讓界首彩陶燒制技藝得到傳延,更讓界首彩陶的特色產業(yè)和文化旅游產業(yè)在這里得到創(chuàng)新發(fā)展。


編輯:海洋

已經到底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