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05-16 11:30:12 作者:苗興林
青松嶺
安澤以安吉、澤泉兩地合稱而為名,是三晉大地上的一塊人間凈土,猶如樸實的玉石,閃爍著圣境般的光澤。當它摘去深居太岳山脈的神秘面紗,身披古冀州治所、伊氏邑、猗氏縣、岳陽諸多歷史名稱,出現(xiàn)在時代前列時,好似道德經“不顯自彰”的有為者,以善行、善德、善成的方式引起了社會的矚目。
安澤山水壯美、色調斑斕。以安泰山為主峰的諸多山頭身披綠裝,森林覆蓋率高達46.2%,遠高于山西省平均森林覆蓋率。春有黃花連翹爭魁,夏有青松遮陽避暑,秋有紅葉漫山遍野,冬有雪嶺逶迤如龍。山西第二大河沁河,自沁源南下安澤,又匯集起24條大小支流,碧波蕩漾地流灌縣域109公里,滋潤著1540個鄉(xiāng)村的生存發(fā)展。八萬民眾身居“天安地澤”般的福地,擁有著1967平方公里的寶藏,在臨汾全市十七個縣市中人均GDP名列前茅。去年8月,臨汾市鄉(xiāng)村振興示范創(chuàng)建項目觀摩推進會在安澤召開,向17個市縣推廣安澤縣委、縣政府實施“建設經濟技術開發(fā)區(qū),建設沁河流域”“經濟逆勢上揚、轉型發(fā)展成勢、社會大局穩(wěn)定的”成功經驗。不僅如此,安澤縣接連榮獲“國家級生態(tài)示范區(qū)”“山西省級生態(tài)示范縣”“2017~2020年度平安中國建設示范縣”、山西省唯一被中央綜治委授予政法綜治領域最高榮譽“長安杯”等響當當?shù)臉s譽。充分彰顯出荀子故里、人文安澤所具有的濃烈色彩。
哲理風韻
2018年10月,作為國家高速公路網青島至蘭州的重要構成,臨汾至長治高速公路全線通車,安澤一躍成為連接臨汾、長治、晉城三市的重要交匯點,立體式地打開了安澤久居深山的真實面貌。這里山川秀美、五谷豐登、民風淳厚,飽含安澤人民熱愛生活的奉獻情懷;飽含紅色革命的歷史印記,飽含改革開放的心聲;還有飽含安澤人文特色的荀子文化。
荀子塑像
荀子,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是先秦時集諸子百家之集大成者,是整合融貫儒、法學說的哲人大師。為紀念和弘揚荀子的精神遺產,安澤于縣城之東的況山,塑起基座高8米,身高19.67米的荀子像。別具一格的荀子文化園,景區(qū)大門由四座亭樓組成,以戰(zhàn)國時期的建筑風格巍峨聳立。千階石梯通連各處樓閣宮院,植被鮮花簇擁著雄壯的荀子大殿,32件石刻竹簡組成別具一格的書林文化廣場。漫山遍野釋放著清新的空氣,猶如圣賢之風縈繞其間,吹拂著輕霧如面紗般地浮動,陽光透射,花草搖動,聳立山頭手捧竹簡的荀子高瞻遠矚,手擎“隆禮之道”,力倡“勸學有為”,推行“學、思、行”的教育觀念,帶游客打開哲學之門,送上修身養(yǎng)性、道德升華的進階之梯……
仰望藍天白云,俯視黃土紅葉,天地人和之道于此得到全方位的詮釋。
經典書林
走入荀子文化園,步步有真經,處處顯學問。濃烈的天下之道,至理真言猶如清冽的沁河直入心田。
山腰的大殿,設有荀子、孔子、老子、墨子等歷史文化名人塑像,漢白玉塑造的荀子,依案席地而坐,再現(xiàn)了其講學的盛景及風采。荀子門下弟子眾多,教化出了秦朝政治家李斯、法家重要代表人物韓非子、西漢宰相、歷算學家張蒼,還有著名的大經學家毛亨等杰出人物。他們以“青出于藍而勝于藍”的進取理念,成為推動國家治理、經濟發(fā)展、社會前行的佼佼者。“聚賢堂”中的韓非、李斯、毛亨、張蒼等,同樣接受著人們的崇拜與瞻仰。
荀子傳世作品有32篇,名言名句甚為精道。著名的“勸學篇”中,“木受繩則直,金就礪則利”“君子博學而日參省乎己,則知明而行無過矣”“故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臨深溪,不知地之厚也”“君子之學也,入乎耳,箸乎心,布乎四體”等語句,甚為大眾所喜愛。園區(qū)內的書院廣場,以此聳立起了32根直徑1米、高4.2米狀如竹簡的石柱。柱子上均篆刻32篇荀子名作中的名言,以彰顯其主旨及含義。站立于此,好似穿越般地來到幾千年前的知識之林,勸學之道,教化之言,德善之為,讓游客們流連欣賞,從中領悟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真諦。
天安地澤
荀子胸懷大志,也曾周游趙國、齊國,秦國、楚國多地。他于齊國稷下學宮(山東臨淄)同眾多學派學家開展學術探討,博采眾長,三任學宮施禮祭酒。他游說秦國、趙國等地,主張選賢能明賞罰,以儒家之“禮”教化民眾,以法家之“法”行使治國。于楚國任蘭陵令(今山東蒼山蘭陵鎮(zhèn))期間,勤于政務,著書立說,終成了戰(zhàn)國末期的儒家學術領袖。
沁河百里綠化帶
“荀子”是歷史文化中的無價之寶。荀子是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杰出代表,更是安澤閃亮的文化標示。作為圣人故里的安澤,自然不甘人后。在縣委縣政府的積極努力下,安澤獲得了國家專家、學者各種專著支持,國家博物館給予了重要的歷史見證。更有一批鍥而不舍的安澤的有識之士,鍥而不舍、艱辛奉獻,終于令荀子故里昭明天下,荀子學說、荀子文卷重放光彩。
“天安地澤”,意指天下安寧,大地潤澤。這是安澤人對幸福生活的注解,也是安澤對人文歷史的形象描繪。安澤縣有數(shù)萬外地移民,他們從河北、河南、山東等地遷居來此,融合不同地域,不同習俗,不同群落的文明,和睦相處繁衍生活至今??箲?zhàn)時期,安澤作為太岳根據地的中心所在,先進思想、紅色文化旗幟高揚。歷經時代風云的安澤人變得更為寬厚、真誠、勇敢、上進,為“天安地澤”注入了人心凝聚的重要元素,為荀子故里增添了博大、勇毅、奮進的情懷。
進入改革開放的新時代,安澤人民已從靠山吃山,靠水吃水,轉向養(yǎng)山富山,治水生源的高質量發(fā)展之路。在保護和大力發(fā)展森林、生態(tài)的同時,重點開發(fā)的連翹中藥材,總面積達到了150余萬畝,年產量達400萬公斤,占到全國總產量的四分之一,獲得了國家地理標志保護產品。圍繞沁河流域鄉(xiāng)村經濟帶,打造太岳根據地紅色旅游、桑曲革命教育基地,府城鎮(zhèn)飛嶺村民俗旅游等,黃花嶺、紅葉嶺、杏花坡、麻衣寺、郎寨塔等景區(qū)接連推出……城鄉(xiāng)經濟同步發(fā)展,日益呈現(xiàn)出了安澤山水園林化城市的遠大宏圖。
荀子言:“制天命而用之。”安澤人民深知其道,掌握天地自然規(guī)律,順應時代發(fā)展,邁入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明的大美安澤,必將大有作為。
編輯:海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