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周刊

雪山精靈滇金絲猴

2020-10-21 16:51:52 來源:中國周刊 作者:蕭今 劉蕓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441.jpg

中國特有物種滇金絲猴,中文標(biāo)準(zhǔn)名稱為云南仰鼻猴,它是地球上最大的猴子,體長51~8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可達30公斤。皮毛以灰黑、白色為主,雖稱為“金絲猴”,實際它并無金黃色的毛


滇金絲猴是中國特有珍稀瀕危靈長類物種,被列為中國 I 級重點保護野生動物,世界自然保護聯(lián)盟(IUCN) 物種紅色名錄中的瀕危物種,是我國乃至全球野生動物保護領(lǐng)域的旗艦物種和世界動物中的明星物種之一。


姓  名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447.jpg

滇金絲猴僅分布在中國川滇藏三省區(qū)交界處海拔3,000米以上人跡罕至的云嶺山脈高寒山地。其生態(tài)行為極為特殊,是世界上除人類以外棲息海拔最高的靈長類動物,長年生活在人跡罕至的高山地帶,是生命力最頑強的靈長類動物


滇金絲猴 Rhinopithecus bieti,脊椎動物門,哺乳綱,靈長目,猴科,仰鼻猴屬。又名黑白仰鼻猴、雪猴、大青猴、白猴、花猴、飛猴。是地球上體形最大的猴類之一,也是地球上海拔分布最高的靈長類動物之一。


發(fā)  現(xiàn)


滇金絲猴生活區(qū)域歷史上人煙稀少,其行蹤鮮為人知。在1894年12月8日,法國傳教士蘇列從甘孜地區(qū)巴塘縣來到今天的云南省德欽縣最南端的茨古村傳教。傳教期間,蘇列受巴黎外國傳教使團康定教區(qū)的主教比埃特之托,組織當(dāng)?shù)孬C人有償捕獲滇金絲猴。蘇列在1895到1896兩年里獲得了7只滇金絲猴,把它們做成標(biāo)本,并送到巴黎的法國國家自然歷史博物館。同年,法國動物學(xué)家愛德華首次科學(xué)地描述了滇金絲猴的基本特征,命名了滇金絲猴的拉丁名稱Rhinopithecus bieti Milne-Edwards,并取名為“雪猴”。此后半個多世紀再也沒有滇金絲猴的消息。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451.jpg

每個滇金絲猴群需要數(shù)十平方公里以上的原始森林方能生存,其活動區(qū)域之大,在全球所有靈長類動物中都屈指可數(shù),所以滇金絲猴群是大面積原始森林存在的旗艦標(biāo)志


1960年,中國動物學(xué)家彭鴻綬教授在云南德欽畜產(chǎn)公司偶然看到了8張滇金絲猴皮張,意外地證實了這個物種仍然存在。1979年10~11月,中國科學(xué)院組織的橫斷山脈綜合考察中,李致祥等人在甲午雪山采到4號標(biāo)本,并首次觀察到野外活動的23只個體,觀察到大個體的雄猴蓑衣一樣的黑色長身毛、臀部明顯的白毛和尾部蓬松的毛發(fā)。這標(biāo)志著這個物種野外種群的重新發(fā)現(xiàn)。之后的40年里,由于科學(xué)家和保護人員的努力,才使這個珍稀瀕危物種得到保護,并逐步揭示其生存生境和習(xí)性。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455.png

滇金絲猴有著特有的“紅唇”,長著一張最像人類的臉,被稱為“世界上與人類最相像的靈長類”,這種美麗而神秘的瀕危精靈與國寶大熊貓齊名


研究人員開始有序推進對滇金絲猴分布的研究,1981年4~7月在德欽羊拉鄉(xiāng)和奔子欄之間林區(qū)10多個地點觀察到野生20~100只以上多個種群。


昆明動物研究所1985在白馬雪山的德欽和維西之間發(fā)現(xiàn)了6個種群(白壽昌等,1987);1985~86年,在德欽縣、維西縣、玉龍縣和蘭坪縣發(fā)現(xiàn)了11個種群(白壽昌等,1988)。在隨后的1987~1995年間進行了更大區(qū)域的調(diào)查,范圍北起西藏自治區(qū)芒康縣的小昌都,南至云南省云龍縣的龍馬山,發(fā)現(xiàn)了為20個群,個體數(shù)量少于2,000只(Long et al., 1994);在1996年只確認了滇金絲猴20個群中的13個群,數(shù)量在1,000~1,500只之間。接下來的又一次全境性考察是1999~2002從西藏的芒康到云嶺保護區(qū)龍馬山的種群監(jiān)測,記錄了13個猴群、數(shù)量1,200~1,700只,其中包括首次發(fā)現(xiàn)的維西縣響古箐種、格化箐、攀天閣、白濟訊4個新種群。但那次調(diào)查發(fā)現(xiàn)5個種群消失。趨勢不樂觀。


分  布


滇金絲猴僅分布在我國西南山地南緣的云嶺山脈,即金沙江與瀾滄江之間的狹長區(qū)域。滇金絲猴主要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及針葉闊葉混交高寒原始森林,其活動范圍是從海拔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分布區(qū)域包括云南的德欽、維西、玉龍、蘭坪和云龍等5個縣以及西藏的芒康縣。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501.png


云南白馬雪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地處青藏高原南延部分橫斷山脈中段,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14種、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物66種,是中國現(xiàn)有面積最大的滇金絲猴國家級自然保護區(qū)。


特  性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505.jpg


名為“金絲猴”,實際并無金黃色的毛,皮毛以灰黑、白色為主。體長51~83厘米,尾長52~75厘米;體重9~17千克。身體較川金絲猴稍大,尾相對較短但比較粗大。它們頭頂長有尖形黑色冠毛,眼周和吻鼻部青灰色或肉粉色,鼻端上翹呈深藍色。身體背側(cè)、手足和尾均為灰黑色。背后具有灰白色的稀疏長毛。身體腹面、頸側(cè)、臀部及四肢內(nèi)側(cè)均為白色。主食松蘿、針葉樹的嫩葉和闊葉樹花苞、嫩芽及幼葉。棲息于海拔3,000米以上的高山暗針葉林帶,活動范圍可從2,500米到5,000米的高山。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510.jpg

滇金絲猴喜食松蘿及針葉樹的嫩葉和越冬的花苞及葉芽苞,7、8月還吃箭竹的竹筍和嫩竹葉,冬季也吃漆樹的果子


滇金絲猴的猴群多為50~100只,最大的猴群達300多只,為多雄多雌的混合群體,有社群等級特征。


保  護


微信圖片_20201021164515.jpg

滇金絲猴喜群棲生活,有社群等級。一個家庭常由一只雄性和2~3只雌性及若干幼仔組成。所以滇金絲猴研究對于認識和了解人類自身的進化歷程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因而具有極高的學(xué)術(shù)研究價值


引起滇金絲猴棲息地變化的主要威脅來自狩獵、商業(yè)砍伐、牧場擴大、農(nóng)耕土地擴大而導(dǎo)致的棲息地喪失和日趨嚴重的棲息地破碎化。根據(jù)歷史衛(wèi)星影像分析,黑白仰鼻猴的最大適宜生境面積為1996年的4,169平方公里,從1958~1996的大約40年間減少了31%(1,887平方公里),每一塊適宜生境平均面積從15.6平方公里減少到5.4平方公里。同時由于人類的生產(chǎn)活動,夏季牧場在40年間增加了204%(1,291平方公里),黑白仰鼻猴適宜生境總體減少了1,923平方公里。研究估計,由于人類活動所導(dǎo)致的生境喪失、破碎,2003年滇金絲猴種群實際可以利用的面積小于1,000平方公里,通過解譯覆蓋滇金絲猴分布區(qū)的衛(wèi)星影像數(shù)據(jù)和地面驗證工作估算,滇金絲猴適宜棲息地總面積為7,788.069平方公里,被分割為9個片區(qū)。其中的5個區(qū)域有滇金絲猴種群自然分布,有15群約1,500只。


撰文/蕭今 劉蕓 攝影/楊劍坤  供圖/阿拉善SEE西南項目中心




編輯:海洋

已經(jīng)到底部